液晶面板行业“价格加速”下滑

2019/7/3 16:45:48 来源:投影时代
[摘要]65英寸面板,价格下跌10美元;从32英寸到65英寸没有一个尺寸不“跌价”;所有主流液晶面板尺寸都创出历史最低价

  65英寸面板,价格下跌10美元;从32英寸到65英寸没有一个尺寸不“跌价”;所有主流液晶面板尺寸都创出历史最低价……6月份以来,液晶面板行业“价格加速”下滑的格局远超过市场预期,业内人士无不感叹“一夜入冬”。

  超预期下跌,原因在哪?

  2016年6月到2017年底,32英寸液晶面板价格一直维持在72美元左右,而现在价格只有38美元;同期200美元左右的55英寸面板现在均价只有122美元;40英寸面板更是从2017年中的140美元下跌到现在的68美元——跌幅超过一半!

  行业专家表示,两年来液晶面板市场的价格下跌,亦多次被认为触底,但是2019年6月份再次出现全线无一幸免的价格下跌、跌破历史底线,着实超过大多数业内企业的预期。

  对此,行业研究认为,价格下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近年来8.6代线、10.5/11代线的产能增加,以及6代OLED线对中小尺寸液晶市场的挤压,导致中小尺寸产能转向大尺寸,造成了行业供给的持续增加;第二,液晶面板行业需求低迷,PC市场持续萎缩、手机市场2018-2019年全球销量下滑,且面临OLED显示对液晶显示的冲击、TV市场销售形式亦比较低迷、仅有的不断扩张的商用显示市场,受制于基数小,供给消纳能力不足以抵消其它行业的低迷。

  “产的更多、消费却不见起色,甚至局部萎缩,这构成了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战。”对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韩淘汰了一部分液晶生产线,但是产能却并未退出市场:一方面,这些线被作为二手线出售,在其它地区再次恢复生产;另一方面,日韩在空出的生产空间中增产了OLED面板——二者导致,“地区企业缩线成了全球供给增加”。

  但是,导致6月份全球液晶面板供应格局变化,超过预期的因素不是以上这些“长周期”事件。分析认为,贸易战升级威胁导致的全球经济形式不明朗,以及618的电商节销量不及预期,是导致6月份,尤其是下旬市场价格加速超预期下跌的“短期因素”。不过,虽然口头上称此为短期因素,这些因素是否会“短转长”依然是未知问题。

  下跌就是调整的机会,成本战启动

  面对新一轮的液晶面板价格下跌,行业市场的反应比较谨慎:因为在成本线上的跌价,不仅意味着“行业价格趋势的变化”,更意味着这种变化的自身“不可持续性”——没有哪一个面板企业能够长期赔钱销售产品。

  因此,6月份下旬以来,已经有部分面板企业“降低生产线运作频率”,以降低供给的方式平稳价格,并减少财务上的损失。行业人士认为,这恰说明,2017年三季度开始的行业价格下降,已经进入“崭新阶段”。——存量市场重新分配。

  从市场价格逻辑看,很大的价格下降因素来自于我国大陆地区的“增产”:包括OLED/二手LCD,8.6/10.5/11代新线。这些增产严重影响了全球市场的供给结构。例如,四川地区近年建设了中电熊猫8.6代线为代表的3条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以及1条成都京东方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建信利(仁寿)5代和绵阳惠科8.6代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以及绵阳京东方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这样的建设高潮只是我国大陆地区显示面板扩产的冰山一角。

  那么一个新问题就在于“面板企业不知道大规模扩张会导致价格下降吗”?对此,京东方用实际行动做出回答:2017年底合肥全球首条10.5/11代线投产后,一直以“市场成本”价格向外销售,彻底打破了此前日韩企业对65英寸及其以上大尺寸面板的高价格垄断。京东方有这样的“战略”源于其“成本上的优势”:比较韩国8.5代线一块玻璃基板切割3片65英寸面板,边角料占据近4成加工面积;10.5/11代线切割65英寸的玻璃基板利用率高达95%,且一次能切割8块65英寸面板。效率高、成本低,这使得市场过剩、价格战之下,不同企业的压力“截然不同”。

  “韩日台三地的面板企业,目前的优势主要在于先发的时间上;我国大陆地区的优势则在于规模化的产业链、多元的供给和成本洼地上。”业内专家总结认为,当国内企业利用10.5/11代液晶线、6代OLED线实现技术追平,甚至反超之后,在应用端市场扩展不利的背景下,全球面板业的竞争焦点正在转移到“成本”这个唯一差异化核心因素上。

  价格进入亏损区间,才能促进高成本、落后产能的退出。例如最近JDI的再次裁员,三星8.5代线加速撤出并转向QD-OLED实验技术;以及台湾群创中小股东提出的群创和友达合并建议等,都体现了行业产能在价格和成本压力下的“结构性”重整趋势。

  所以,虽然基础市场表现依然是价格战和降价,但是深层的市场变化却是全球面板产业的“布局重构”。6月份下旬的大规模降价,突破历史低位,恰是这种变化的“转折点”。一场以厂商成本控制能力为核心的面板世纪大战正如火如荼。

  优胜劣汰开启,面板业进入3.0时代

  “这一轮市场价格战将是超预期的。”这是行业人士对目前液晶面板价格走势的基本共识。从传统角度看,新世代线的技术创新(目前主要是中国大陆的10.5/11代线和6代OLED)往往由于产能增加的变化,导致2年左右的行业价格下降趋势。但是,此轮价格下降已经接近2年,且再创出新底,具有多元性市场因素协同,而非简单的供给创新原因的特点。

  因此,行业人士认为长达3-4年的一轮行业价格下滑周期正在进行。市场需要对此有长期准备。而这种长周期的变化,在液晶面板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第一次是,液晶面板显示制造重心从美国等国家转移到日本;第二次是从日本转移到韩国和我国台湾省;而本次则渴望促成全球显示面板制造重心转移到中国大陆地区。——后者可以被称为面板业的3.0时代。

  国内显示面板领头羊京东方,刚刚完成“交接班”的企业领袖王东升表示,“现在总量过剩,主要是国内投资过多”。王东升预计,“未来一两年、两三年内,一定会倒掉一批企业。”今后经过优胜劣汰,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剩下3~5家主要企业,才会是健康的竞争格局。

  按照王东升的判断,全球显示面板业要死掉多一半企业。这也是目前价格战下真正的行业“机遇”所在:熬过去的就是一马平川,熬不过去的就要做别人称王的垫脚石。这方面,国内面板企业早有准备:比如,10.5/11代线为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屏幕制造经济性,而大屏幕是未来8K电视的标配;同时柔性的OLED 6代线也是中小尺寸显示的创新方向,折叠手机和折叠显示的消费电子设备会成为差异化产品。这些行业制高点的创新,是本土企业“除成本优势之外”的更为重要的“信息所在”。

  总之,面板业“一夜入冬”。但是这个冬天是“野火烧不尽”的冬天。行业龙头企业等待的是“春分吹又生”。冬日的凛冽正是优胜劣汰的动能,是优秀企业脱颖而出的机遇:谁会笑到最后,或许再过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见分晓。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万通商务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万通商务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77027660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部分资讯信息转载网络或会员自己投稿发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权力,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联系QQ:770276607
标签: 面板 液晶
面板相关产品
推荐阅读

面板价格稳步上涨 面板产业将迎拐点!

今年将是面板产业是从下滑转向增长的转折之年,面板行业需求有望在赛事促销下回暖,面板价格回归上涨区间
2024/4/9 14:05:36   面板 面板价格

电视出货量创10年新低 面板还在涨价

数据显示,电视面板价格在1月已经全面企稳,涨不动了,但2月各尺寸将全面报涨2-5美元。
2024/1/26 14:26:46   电视 面板

液晶面板需求疲软,彩电市场恐更“实惠”

随着第四季电视面板需求持续减弱,再加上彩电品牌客户库存已经处于正常水平,因此,整个液晶电视面板也价格线渴望从十月份开始将进入“松动期”。
2023/11/9 8:44:33   液晶面板 彩电

面板价格上涨周期进入尾声,呈持平态势

9月下旬,中小尺寸面板止涨,65英寸及以上大尺寸面板均价小幅上涨。其中32英寸面板均价持平;50英寸止涨回稳
2023/9/27 9:54:53   面板 面板价格

面板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带动面板厂商利润修复

短期来看,大尺寸需求回暖、面板厂商控产、上游材料涨价或带动品牌提前备货,考虑到电视品牌促销和拉货周期
2023/8/3 8:53:02   面板 面板价格

12月面板价格全面止涨主要系电视零售量价双降

双十一电视销售不如预期,零售量和零售额双降,厂商没有完全消化库存,叠加明年第一季度为淡季,12月液晶面板价格全部停止上涨
2022/12/6 9:19:47   面板价格 电视

京东方OLED面板或进入iPhone14供应链

2021年BOE柔性OLED面板出货超6000万片,同比增长超过65%,其中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出货约5500万片
2022/7/9 16:08:00   OLED面板 京东方

75寸电视跌出白菜价 LCD面板价格继续跳水

LCD面板前不久跌破了现金成本,包括京东方在内的三大品牌已经削减产能以应对价格下滑,原本有望收敛价格跌幅
2022/6/21 15:51:56   电视 LCD面板
推荐资讯
推荐产品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合作代理客服中心帮助信息诚聘英才网站地图意见反馈快递查询RSS订阅
Copyright © 2010-2024 u520.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万通商务网 版权所有